⒈ 有把握地,肯定地。
英certainly; sure; surely;
⒉ 必定地;肯定地。
英certainly;
⒈ 亦作“一准”。
⒉ 一定的准则。
引《魏书·出帝纪》:“理有一準,则民无覬覦。”
⒊ 犹言唯一标准。
引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若夫尊贤隐讳,固 尼父 之圣旨,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;奸慝惩戒,实良史之直笔,农夫见莠,其必锄也。若斯之科,亦万代一準焉。”
⒋ 完全按照或遵循。
引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高祖 延兴 三年秋七月,更立严制,令一準前式,违者罪各有差,有司不检察与同罪。”
《旧唐书·高宗纪下》:“壬寅, 天后 上意见十二条,请王公百僚皆习《老子》,每岁明经一準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例试於有司。”
清 恽敬 《南田先生家传》:“画法一準 徐熙,笔有芒角,生气坌涌,如云展潮行,惜稍俗耳。”
⒌ 一定;肯定。见“一準”。
引元 白朴 《墙头马上》第二折:“我説与你,夫人已睡了也,一准不来了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八四回:“我一準回去告诉 赵姨奶奶,也省了他天天説嘴。”
鲁迅 《彷徨·肥皂》:“那么,就得连夜送到报馆,要他明天一准登出来。”
⒈ 一定、必定。也作「一准」。
引《老残游记·第一九回》:「吴二说:『明天一准还你。』许亮说:『口说无凭,除非你立个明天期的期票。』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三五回》:「二兄既有这般豪举,小弟一准奉陪。」
⒉ 一同、一起。
引《文明小史·第五回》:「当下金委员便同矿师商量,后天一准起身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