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策怎么读 制策的意思

  •  zhì

基本信息

词语:制策

拼音: zhì cè  

繁体:制策

注音: ㄓˋ ㄘㄜˋ 

五笔:tgm tsm

单字解释: "制"字的详细解释 "策"字的详细解释

相关词语: 制勑 制持 制勅 遵制 控制 制订 制度 礼制 过制 宗法制度 王制 汉制 制台 制品 改制 进策 衔策 策问 抬策 蹇策 言策 策励 亲策 筹策 射策 神策 专策 首策 捶策 桂策 更多

"制策"的意思详解

⒈  皇帝有事书之于策(竹简)以问臣下,称为“制策”。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,各“受策察问,咸以书对”,董仲舒、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。见《汉书·武帝纪》。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,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。

"制策"的引证解释

⒈  皇帝有事书之于策(竹简)以问臣下,称为“制策”。 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,各“受策察问,咸以书对”, 董仲舒、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。见《汉书·武帝纪》。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,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。

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举贤》:“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,年且七十餘, 永昌 初,勉復应制策。”
宋 苏轼 《策别七》:“国家取人,有制策,有进士,有明经,有词科,有任子,有府史杂流。”
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軾 始具草,文义粲然。復对制策,入三等。”

"制策"的国语辞典

⒈  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。汉代试士,由主考官发策以问,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,称为「对策」。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「制策」。

《宋史·卷三三八·苏轼传》:「轼始具草,文义粲然。复对制策,入三等。」

成语首拼
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
© 2023 古诗文网| 看谱吧 | 吉他谱| 京ICP备18063074号-5 | 诗词地图 | 诗人地图 | 成语地图 | 字典地图 | 词典地图 | 诗句地图

免责声明:本站图片、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,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,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15225087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