欮字的详细解释
欮字的辞典解释
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欮【辰集下】【欠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6画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𠀤居月切,音厥。《玉篇》掘也。一曰發也,穿也。
又同瘚。《說文》逆氣也。《列子·湯問篇》吳楚有大木,其名爲櫾。食其皮汁已憤欮之疾。《註》欮,同瘚。
汉字:欮
读音:jué
部首:[欠] 欠字旁
笔画:总笔画:10 部外:6
字形结构 :左右
统一编码:基本区U+6B2E
其它编码:五笔:ubtw 仓颉:tuno 郑码:uazr 四角:87482
笔顺编码 :4315233534
笔顺笔画 :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
笔顺名称 :点 撇 横 竖折/竖弯 竖 撇 撇 横撇/横钩 撇 捺
1.气逆病。
2.古同“掘”,挖掘;发掘。
3.古同“蹶”,跌倒;挫折。
基本字义
● 欮
jué ㄐㄩㄝˊ
同“瘚”。气逆病。《集韻•月韻》:“瘚,《説文》:‘屰气也。’或省。” 同“撅(掘)”。挖掘;发掘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欮,穿也。”王念孫疏證:“《玉篇》:‘欮,掘也。’《隱公元年•左傳》:‘闕地及泉。’《逸周書•周祝解》:‘豲有蚤而不敢以撅。’字並與欮同。”《廣韻•月韻》:“欮,發也。” 同“蹶”。跌倒;挫折。《馬王堆漢墓帛書•老子乙本•德經》:“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欮”按:今本《老子》第三十九章作“將恐蹶”。英语 to hiccough; to dig out to exp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