潑字的详细解释
潑字的辞典解释
泼ㄆㄛpō 动浇、洒。如:「泼水」、「泼洒」。宋·华岳〈骤雨〉诗:「牛尾乌云泼浓墨,牛头风雨翩车轴。」《红楼梦·第四三回》:「尤氏笑道:『你瞧他兴的这样儿!我劝你收著些儿好。太满了,就要泼出来的。』」
形蛮横不讲理。如:「撒泼」、「泼辣」。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·第一折》:「引著些个泼男泼女相扶策,你!你!你!则待每日上花台。」《西游记·第四回》:「巨灵神厉声高叫道:『那泼猴!你认得我么?』」
灵活生动。如:「活泼」。
自贬之词。卑贱、穷苦的意思。元·秦𥳑夫《东堂老·第三折》:「我其实可便顾不得你穷亲泼故。」元·杨讷《刘行首·第一折》:「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?蓬头垢面妆痴钝。」
潑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潑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普活切,音鏺。《玉篇》水漏也。一曰弃水也。
又《李翊·俗呼小錄》雨一番一起爲一潑。
又《孫穆·鷄林類事》高麗方言謂足曰潑。
又《韻補》叶傍各切,音泊。《蘇軾詩》雨霽讀書處,亂翠曉如潑。偏偏貯秋雨,歲歲壞籬落。《集韻》或省作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