笏字的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笏 hù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竹,勿声。本义: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,用以记事)
(2) 手板 [tablet]
(3) 笏板。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,按品第分别用玉、象牙或竹制成,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
笏,礼玉藻。笏天子以球王;诸侯以象,大夫以鱼须文竹、士竹、本象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荐笏言于卿士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曳笏却立。
持一象笏互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(4) 又如:笏击(用笏板扑击);笏囊(盛笏板的袋子);笏帛(盛笏的袋);笏板(即笏,手板)
(5)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“笏”
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,一个牙笏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(6) [量词]金银的计算单位。铸金银成笏形,一枚为一笏
众情危惧,共请主人,愿以白金十笏赎之。——五代· 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
(7) 指成锭的东西 [ingot]
[魏] 禧乃检箧中,得笔二管、墨一笏赠之。—— 清· 温睿临《南疆逸史》
笏字的辞典解释
笏ㄏㄨˋhù 名古代大臣朝见君主时所执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制成。如:「玉笏」、「象笏」。《礼记·玉藻》:「凡有指画于君前,用笏;造受命于君前,则书于笏。」
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笏【未集上】【竹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4画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呼骨切,音忽。公及士所搢也。《禮·玉藻》笏,天子以球玉,諸侯以象,大夫以魚須文竹,士以竹本象可也。笏度二尺有六寸,其中博三寸,其殺六分而去一。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,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袞冕黻珽。《註》珽,玉笏也,若今吏之持簿。《晉書·輿服志》古者貴賤皆執笏,有事則搢之于腰帶。《釋名》笏,忽也,備忽忘也。《廣韻》笏,一名手版,品官所執。《輿服雜事》五代以來,惟八座尚書執笏,以筆綴手版頭,紫囊裹之。其餘王公、卿、士但執手版,主于敬。不執筆,示非記事官也。《正字通》明制,笏,四品以上用象牙,五品以下用木,以粉飾之。
又《韻會》通作曶。《史記·夏本紀註》鄭康成曰:曶者,臣見君所秉,書思對命者也。君亦有焉。
又《集韻》武粉切,音刎。笢笏,手循笛孔貌。《馬融·長笛賦》笢笏抑隱,行入諸變。
又《集韻》文拂切,音勿。笢笏,繁密貌。
笏字的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笏【卷五】【竹部】
公及士所搢也。从竹勿聲。案:籒文作𡇉,象形。義云佩也。古笏佩之。此字後人所加。呼骨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