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。见《俱舍论·世分别品》。
⒉ 犹三届,三期。
⒈ 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。见《俱舍论·世分别品》。
引晋 慧远 《沙门不敬王者论·求宗不顺化》:“三界流动,以罪苦为场。化尽则因缘永息,流动则受苦无穷。”
唐 寒山 《诗》之二一三:“可畏三界轮,念念未曾息。”
宋 王安石 《望江南·归依三宝赞》词:“三界里,有取总灾危。”
清 龚自珍 《最录<列子>》:“庄子 见道十三四, 列子 见道十七八,丁大法之未东,皆未脱离三界。”
道教沿用其说而稍异。 唐 吕岩 《敲爻歌》:“似此逍遥多快乐,遨游三界最清奇。”
⒉ 犹三届,三期。
引《元史·选举志二》:“都监歷三界,陞务使,一周岁为满,月日不及者通理。务使歷三界,陞提领。”
⒈ 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:一曰欲界,有淫欲、食欲,有情之所住,自六欲天,下至无间地狱,称为「欲界」。二曰色界,色为质碍之义,有形之物质,在欲界之上,离二欲有情之所住,四禅天,或立十六天、十八天。三曰无色界,无色、无物、无身,有四无色,称为「四无色天」或「四空处」。